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让场馆成为学生获取文化知识、汲取精神力量的“大课堂”,11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55人前往铁道兵博物馆开展“丰碑永铸 薪火相传——弘扬铁道兵精神”实践研学活动。
通过沉浸式的参观,师生们深刻了解了铁道兵在祖国铁路建设中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辉历程,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工具、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复原场景,无声地诉说着铁道兵“汗水融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的英雄史诗。活动的核心环节——“文物会说话”微视频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仅让静止的文物“活”了起来,也让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实现了与历史的深度对话和情感共鸣。
参观结束后,思政课教师龚雪晖为师生带来了一堂“有情有境”的思政微课。她巧妙地将教材理论、历史现场与职业信仰紧密融合,引发了师生们深深的思考与共鸣。在随后的小组交流与讨论环节,大家一致认为,此次研学既带来了实景的震撼,又获得了理论的启迪,身临其境的触动与思想层面的共鸣交织,令人印象深刻。
运管25T3班的王克清同学分享道:“博物馆里锈迹斑斑的钢钎、风霜磨破的行军壶,以及黑白照片中战士们顶烈日劳动的模样,让我深刻体会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真谛。前辈们跋山涉水的奋斗历程,更让我深感应当珍惜当下,学好专业知识,将这份红色精神传承下去。”供电25T4洛绒拉姆同学说,“参观铁道兵博物馆,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岁月的实物,静静诉说着铁道兵的光辉历程,铁道兵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铁道兵精神永垂不朽,今后我将以铁道兵精神为指引,在学业上迎难而上、刻苦钻研,在生活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传承先辈精神,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用实干书写青春答卷。”
此次实践研学活动强化了学生作为未来铁路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励学生将此次研学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让铁道兵精神在新时代的轨道上焕发新的光芒。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拓展实践教学资源,打造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场馆里的思政课”。
撰稿:羊静
审稿: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