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出征——马边脱贫摘帽系列报道之一
烟峰镇彝家新寨何为 摄 记者 陈兴鑫 方方 杨心梅 这是一场接力赛,延续了几代人的奋斗与努力; 这是一个圆梦季,千年夙愿今朝终于美梦成真。 马边彝族自治县,小凉山上的一朵“金花”。山高、坡陡、路难,彝汉儿女长期受困于此,长年累月的交通闭塞造成思想的禁锢、产业的薄弱、经济的落后。头顶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川省深度贫困县的帽子,马边党政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彝汉儿女奋起拼搏、追星逐日。 “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马边县委、县政府“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围绕“脱贫奔康 跨越发展”主题,精准施策,决战贫困,力拔穷根。在马边23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彝汉儿女提振信心、精锐尽出,打响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 不忘初心,勇挑重担,打响脱贫攻坚决战 改革开放40多年,马边一跃千年,实现了从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到吃穿不愁的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 “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乐山市委、市政府的郑重承诺;“争创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示范县!”这是马边县委、县政府的铿锵誓言。 一个总体思路——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 两个具体目标——建设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示范县、建设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 八大攻坚行动——住房、产业、就业、基础、教育、健康、文化、生态。 思路进一步厘清、措施进一步明晰。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高卓营乡彝族妇女乔进双梅奋发图强,带领群众发展“彝绣”产业,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带着12套彝绣“进京”的故事广为传诵。 好干部踏遍千山万水。党员就是旗帜,党员同志用行动和作风考量党性,用实绩建立功勋,成为带领广大群众脱贫奔康的标杆。 责任,扛在肩上;责任,如泰山压顶。 这是一个延续了15年的庄严承诺: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中央纪委与马边结下深情厚谊,他们协调交通部,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硬生生挤进了国省高速路网,乐(山)西(昌)高速经过马边、提速加码,“交通难”的历史将宣告结束。 这是一场誓在消除绝对贫困的攻坚决战:36名县领导挂联包片,90个部门联乡包村、2714名干部职工帮扶联系10190户贫困户和38000余户非贫困户,带领大家攻堡垒、拔穷根,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这是全党全社会动员的广泛行动:中央、省、市、县下派95个贫困村“第一书记”,28个非贫困村“第一书记”,选派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员286人,成立123个驻村工作站,他们扎根彝区,把彝乡当故乡,把村民当亲人。 这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时代之大变革:从交通巨变到产业壮大,从政策兜底到精神扶贫,从智力扶贫到健康扶贫,从住房保障到厕所革命……一张张军令状直指最难啃的硬骨头,攻坚火力更集中,举措更有力。无问东西、协作扶贫,彝乡农特产品飞进江浙市场;学到本领,飞出大山,三河口乡金家沟村一年考上16名大学生。 这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的行动诺言:落实“三个一线、三优先三保障一挂钩”,推行帮扶工作“5必访”和“123456”工作法;村(社区)全部派出“第一书记”,组建工作队、成立工作站,实施村村行、组组走、户户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实现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 6年多不懈努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截至2019年底,马边95个省定贫困村退出,43686名贫困人口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71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6.9%,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县委、县政府连续五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县。行路、吃水、就医、上学等难题逐步改善……秀美马边正发生历史性巨变! 脚踩泥土,心怀真情,把大爱洒在彝乡 在脱贫一线,党员干部冲在最前、守到最后,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凝聚起磅礴的攻坚力量。“脚底踩着多少泥,老百姓对你就有多少情。” 这6年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纪委、监委等国家、部、省各级机关的同志来了;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峨眉山市等兄弟县区的帮扶队伍来了;中国旅游集团、华西医院、四川省电力公司也来了…… 他们,留下许多传遍彝乡的动人故事;他们,把牵挂深深地留在马边。 历史记住的,还有另外一群身影,时间虽隔久远,那份深情却从未消失。时间定格在2016年3月8日,原乐山市公路局局长王川、马边交通局工程股副股长邹杨等7名同志,在勘查峨马交通线路途中不幸遇难。他们把生命献给马边,今日之秀美马边,正如他们所愿。 时间镌刻的,还有驻村帮扶、与群众心连心的“第一书记”。 卿洪,县委宣传部下派建设乡水泥板村“第一书记”。给帮扶村民王化林送电视机,手把手教他使用摇控板;手绘贫困户3.0版本的地图,建立贫困户数据库。“就是闭着眼睛也能找到他们每家每户的位置。只有把贫困户放在心中,才能走进群众心里。” 李柏彬,县住建局下派袁家溪乡袁家溪村“第一书记”。全村317户贫困户,1年多时间,每户上门走访5次,走破了3双鞋。贫困户吉候兰来因为低保取消,对上门的干部抵触情绪严重,李柏彬主动走访、留下电话。一天夜晚,吉候兰来女儿突发疾病,李柏彬连夜上门把孩子送到县医院,这个彝族汉子热泪盈眶。吉候兰来全家八口人只有一个劳动力,一个儿子读初中,一个女儿读职高,生活十分困难,李柏彬给予两个孩子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费。“他们能读多久,我就帮扶多久,如果我负担不起也会协调爱心人士、慈善机构帮助他们。”在县“五小”产业发展资金的支持下,吉候兰来买了4只羊,如今已发展到20只羊的规模。 龙思旭,县交通局下派民主乡光华村“第一书记”。繁重的驻村帮扶工作,原单位的事务性工作,他全力以赴,力求“两不误”。去年,村组道路“堪查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的4、5标段重走设计、财评、招标程序,他和同事们加班加点,20多天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施工单位进场时间提前了40天。 刘祥,乐山一中挂职马边中学副校长。在面对妻子突然离世的重大悲痛中,他坚持在马边将所带的毕业班送进高考考场。 …… 爱人生孩子丈夫却在脱贫一线、打着吊针复核贫困户脱贫数据、三过家门而不入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心酸与泪水,吞进肚子里;光荣与梦想,留给这片土地。 送一块腊肉、请喝泡水酒、过彝历新年……乡亲们的真情实意,饱含在一杯酒、一支烟里。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干部与群众走得越来越近,联系越来越紧密。 历史终将记住,为秀美马边脱贫摘帽奋斗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