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国家层面: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教师层面: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和中西文化比较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把握好课堂的政治性和方向性,注重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形成。同时,重视中西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交际意识,兼容并包地正确看待中西文化,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夜郎自大,要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大格局意识。 学生层面: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背景下,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文化分辨能力较差,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极易改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不多,对国家文化认同感亟待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案例实施 (一)案例内容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学期教学内容每单元增加了Wisdom of China(中国智慧),围绕单元主题,介绍中国文化知识,讲好中国故事。本次案例选取的内容是第五单元中国智慧部分“丝绸之路”,旨在通过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意义,帮助学生清楚认识古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实施过程 1.任务要求 教师提前两周布置任务,具体要求如下:每个小组的汇报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就教材中给定的“丝绸之路”内容进行分析,讲解重点词汇,以英文讲解为主;二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补充,讲解古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认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列出重点词汇的中英对照版,以中文讲解为主。 2. 任务分配 每个班分为8个组,6-7人一组,各小组通过抽签确定讲解哪个单元的中国智慧模块。各小组自行确定人员分工,包括信息搜集、文稿撰写、PPT制作、展示讲解等,确保人人参与。 3. 任务展示 每次课安排一个单元中国智慧主题汇报,每个小组的汇报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小组主讲人1-2名依次上台进行PPT展示,从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意义以及“一带一路”的提出、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讲解。在展示过程中,主讲人从容自信,且积极与台下学生互动,如抽学生起来朗读课文,读单词,回答问题等,其他学生也积极配合,认真倾听,做笔记,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动检22T1小组汇报 4. 任务评价 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针对内容的准备、PPT的制作以及主讲人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学生汇报的优点,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其他7个组的组长也对该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并提交打分给教师。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该小组的最终成绩,满分为10分,纳入过程性考核。 三、案例成效 (一)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本次小组任务,学生了解到“丝绸之路”是由特使张骞开拓的,开辟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路线,是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和文化路线之一。而“一带一路”则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Silk Road Economic Belt)”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它就像古代丝绸之路的现代版本,旨在通过更先进的运输网络,在飞机、铁路、高速公路,甚至集装箱船舶的帮助下,促进区域经济和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倡议昭示世界中国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走自己的强国之路,促使中国从国际规则的遵守者变为制定者,扩大我们的“朋友圈”,为全球贸易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案例以英语语言为载体,融合了中国故事和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且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引导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强化团队协作 本次任务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开展,学生通过团队分工,小组合作,人人参与,增强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强化了团队协作意识。
(三)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汇报PPT的准备,同学们增强了信息搜索整理能力,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通过班级汇报展示,同学们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 (四)丰富教学资源 在讲授中国智慧模块的过程中,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搜索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视频等,并整理形成PPT文稿,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今后的科研教改提供了过程性数据。  
(五)改革评价方式 改革传统课程评价方式,不以期末卷面考核分数下定论,丰富过程性考核内容和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课程考核中,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考查,提高评价的多元性、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小组汇报,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 四、问题与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 1. PPT的制作比较粗糙。部分小组的PPT背景比较花哨,文字看不清楚,存在单词拼写错误。 2. 英语表达流畅度不够。汇报教材上的内容时要求是以英语为主,部分小组的主讲人对单词不熟悉,发音不准确。 3. 时间的把控度不够。本次汇报要求是5-10分钟,但学生在讲解时往往超时,影响后续教学进程。 (二)改进建议 1.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学们应认真学习,不断提高审美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理使用图片、音效,提高PPT排版质量。 2. 汇报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汇报人一定要非常熟悉自己的讲稿,提前查阅单词,汇报时做到语言流畅,发音准确。 3. 教师加强课堂管理。教师要把握好整堂课的时间节奏,严格限定学生的汇报时间,督促学生做好时间安排,优化讲稿,语言精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