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活动
社会服务
 
疫情防控·防疫知识科普
添加日期:2022-05-18  来源:

一、防疫小常识

防疫小常识主要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点,根据这三点注意平时行为,可起到良好防疫作用。

1.控制传染源:若患者自身感染新冠病毒,需要及时报备社区并积极配合政府进行隔离,目的是避免外出造成新冠病毒传染,导致疫情传播。同时,若发现其他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仍在四处游荡,需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政府报备,将其隔离,控制传染源可以大幅度减少传染病传播。

2.切断传播途径: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若平时外出时佩戴好口罩,且互相使用物品时做好消毒,可以很好的杜绝病毒传播,当传播途径被切断,也可明显减少疫情传播。

3.保护易感人群:老人、小孩以及孕妇群体,由于身体原因其免疫力都较差,接触病毒后更容易发生感染,所以该类人群平时更要做好防护工作,家人也要做好保护工作,尽量避免带该类人群前往人群密集区域,避免发生感染。

二、个人防疫知识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三、居家防疫知识

1.做好物资储备和健康监测:适量储备食用物资,以及酒精,口罩,体温计,消毒剂等医用物资的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2.要取消一切社会活动聚集,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推迟来访。

3.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4.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注意: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等酸性消毒产品同时使用。酒精属于易燃易爆物,存储要规范。

5.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6.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7.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地返回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带好口罩。

8.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四、志愿服务中的科学防疫

问:垃圾为什么要进行二次包装?

答:垃圾进行二次包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防止二次污染,并且要严格落实“两次消杀”要求,消杀后装袋、装袋后再消杀,确保万无一失。

问:垃圾两次消毒有什么作用呢?

答:如果仅仅进行一次消毒,可能仍然存在部分病原体未能被消灭,而进行两次消毒就是为了消灭这些潜在病原体。

问: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如何进行科学防疫呢?

一、上岗前准备充分

每日自查健康码和行程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做好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储备,积极参加培训,掌握疫情防控工作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二、正确佩戴口罩、穿脱防护服

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 正确穿脱防护服。

三、时刻注意手卫生

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避免朝向有人的地方,不要用手或袖口遮挡,应使用纸巾或手肘掩盖口鼻。

四、保持安全接触

与服务对象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尽量减少直接接触。



上一篇:铁路安全教育知识
下一篇:「每日防疫小课堂」十个防疫小知识
地址: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彭温路399号 招生代码:5183 招生电话:028-68939881 028-68939880
Copyright © 2015-2023 SCRC.EDU.CN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30541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2402000244号